带宽 | 64Gbps (PCIe 4.0 x4) | 40Gbps (Gen 3x2) 或 80Gbps (Version 2.0) | 80Gbps (双向),120Gbps (单向Boost模式) |
PCIe通道 | 纯PCIe 4.0 x4,约63Gbps有效带宽 | PCIe 3.0 x4 (32Gbps) 或 PCIe 4.0 x4 (64Gbps,视实现而定) | PCIe 4.0 x4,64Gbps有效带宽 |
协议支持 | 仅PCIe,无视频或供电功能 | USB、PCIe、DisplayPort | USB4 v2.0、PCIe、DisplayPort 2.1 |
性能(eGPU)- RTX 4060 外接显示 | 损失约5-7% | 40Gbps: 15-20%;80Gbps: 8-10% | 损失约5-7% |
性能(eGPU)- RTX 4080 外接显示 | 损失约10-15% | 40Gbps: 35-45%;80Gbps: 18-25% | 损失约8-12% |
发热 | 较低,主控简单,热量集中于显卡 | 较高,主控复杂且需处理多协议 | 较高,高带宽和高供电增加热量 |
供电能力 | 无供电,需额外电源 | 最高100W (PD 3.0) | 最高240W (PD 3.1) |
延迟 | 极低,直接PCIe连接 | 中等,协议转换增加延迟 | 较低,优化的PCIe通道减少延迟 |
兼容性 | 较低,仅限支持OCuLink的设备 | 高,广泛支持Type-C设备 | 高,向后兼容Thunderbolt和USB4 |
热插拔 | 不支持,需关机插拔 | 支持,方便使用 | 支持,改进的用户体验 |
成本 | 低,开放标准,无授权费用,约$20-50 | 中等,需主控芯片,约$100-200 | 高,需高端控制器,约$200+ |
散热需求 | 依赖显卡散热,扩展坞可优化设计 | 主控和接口需额外散热 | 高功耗需更强散热方案 |
应用场景 | 高性能eGPU,追求极致帧率 | 多功能扩展,平衡性能与便利 | 高端eGPU,多显示器和高功率设备 |
市场普及度 | 较低,集中在特定设备(如GPD、Minisforum) | 较高,广泛用于笔记本和扩展坞 | 新兴,2024年起逐步普及 |